您现在的位置: 社科天地

[疫情防控]化干戈为玉帛 和谐共生--从新冠疫情谈人和自然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27 21:51:34 发布人: 作者:罗丽娟 编辑:吴建辉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疫情防控]

化干戈为玉帛 和谐共生

----从新冠疫情谈人和自然关系

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罗丽娟

 

一、疫情:一场人与自然之间的殊死战争

2020年1月23日凌晨, 为了防控疫情扩散,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做出了一次史无列前例的决定:“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武汉全市上下进入“战时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其他多个省市也相继出现疫情,各地也纷纷将疫情响应提高为一级,城市的居民小区、农村的各个村庄都实施封闭式管理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因为疫情,全国大中小学至今还未正常开学;因为疫情,除了少数相关行业外,全社会停工停产,经济发展停滞,经济社会遭受巨大损失。

由于医院床位相对严重不足,武汉临时建立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以及十几家方舱医院;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全国各省市超过40000医疗人员逆行驰援湖北,白衣天使成为了与病毒作战的英勇战士。截止3月22日,我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81566人,死亡3267人。这不是抽象的数字,这是3000多条鲜活的生命啊。近日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在武汉汉口医院,一位医生正在喂病人喝水,病人说“水太烫了,再会儿再喝”,话音刚落病人就去世了。在病毒面前人类是多么的脆弱无助!

当我国疫情得到控制时,海外疫情正在疯狂肆虐,截止3月22日全球(除中国外)累计确诊病例接近232716万,较上日增加近3万人。意大利确诊病例已达53578人,西班牙28572人,美国26856人。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12日已宣布此次疫情已成全球大流行。

引发这次疫情的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其传染源还没有最后确定,但种种迹象表明应该与SARS一样来自蝙蝠。研究已证明,目前已知的传染病,70%的病源来自野生动物。如众所周知的HIV病毒来自黑猩猩,SARS病毒、MERS病毒以及尼帕病毒都是来源蝙蝠。尽管目前为止埃博拉病毒的确切来源仍然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致死率高达90%的埃博拉病毒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

病毒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存在于地球上,与人类相伴了百万年,人类已适应了相当多的病毒和其它的微生物,人类的基因中有8%来自病毒,病毒甚至还促进了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但尽管如此,总是会有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还从未接触过的病毒,随着人类不断打破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存模式而来到人类的面前,其高致病性让人类感到措手不及。近年接连爆发的疫情表明,自然正在以疫情的方式表达对人类的愤怒和不满,尤其是这次疫情,近5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战时状态。自然和人类处于激烈的对抗状态。

二、为什么会出现人和自然的对抗?

人与自然之间曾经有过相对和谐美好的经历。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出于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慑于大自然的威力,使得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从而崇拜各种图腾,这是人类希望通过崇拜与祭祀的方式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希望从中获取自然的力量。这时,人与自然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但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之中,自然无疑地处于主导与支配的地位。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人文主义在反对神学、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方面无疑是进步的,但人文主义将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逐渐地失去了对自然的那份敬畏和尊重。如,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对于以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对于促进人的自我觉醒和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也认为,人可以凭借知识 “命令自然”,知识的作用就在于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令自然臣服和归顺于人类。再如,笛卡儿认为人应该“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康德提出“人是自然的立法者”的命题。这些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无不具有对自然的强烈的侵占性和占有欲。

以此价值观为指导,新兴起的资本家近乎疯狂地从自然那里掠夺资源,使大自然屈从于人类的主观利益和目标。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人类向自然过度索取而不注重保护,如农业生产中土地的过度垦荒,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生产中把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气、废水排入自然等。尤其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从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到现在的信息技术工业革命,随着改造自然的手段不断得到提升,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一路高歌猛进。

人类征服自然的结果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科研数据和各种迹象表明,地球气候正在改变,由此导致的极端天气已为人类带来多次灾难;由于全球正在变暖,南极洲的冰层正在融化,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正在解冻,喜马拉雅山长年覆盖冰川的山坡已裸露长草,以至于科学家们正在担心被冰雪覆盖亿万年的病毒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就在去年,美国加州再次因干旱发生山林大火;号称“地球绿肺”的巴西亚马逊原始森林的熊熊大火燃烧了21天;尤其是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今年的2月份结束,一直肆虐了210天。大火燃烧释放的热量、浓烟和二氧化碳随风飘散,使正在变暖的地球气候雪上加霜;无数的动物不是被烧死,就是失去了家园。在澳大利亚,大火燃烧后失去家园的30多万蝙蝠侵入居民小镇,研究已证明,蝙蝠就是移动的病毒库啊。各种迹象表明,地球越来越不再是人类的乐园,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受到来自自然的威胁。

三、敬畏自然,和谐共生

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迫使人们深刻反思,如,上世纪60年代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和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都提出了一个命题,那就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为阻止生态环境恶化而采取措施。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仍然在日益恶化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首先,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思维方式。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类来自自然,依赖于自然,与自然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改变把自然与人类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应把人与自然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既不否定人的主体性地位,也不忽略自然的客观性存在,将二者关系看成是通过实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彼此都能够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认识,如,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荀子的“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这些宝贵财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我们应该为人与自然关系在主客体方面的真正统一而共同努力。

其次,改变人类伤害自然的生活方式。康德说:在我头上是众星之空,在我心中是道德的法则。新冠疫情的发生再次警示:人类的生活方式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依照一定的秩序而进行,否则就会导致某种灾难。很长时间以来,人类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以侵犯和破坏自然为代价。比如许多野生动物丧生于人类的餐桌,大象因为人类过于喜欢它的象牙而濒临灭绝,还有许多的野生动物因为对人类太有价值而踪迹难寻。此次疫情再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人类的发展不尊重自然,不关注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人类自己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根基,难以独善其身。“今天沾野味,明天地府相会”,这次疫情使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现有生活方式的危害和危险,希望人们今后能够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与野生动物的距离,还野生动物以清净安宁的世界。

最后,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但在向自然获取资源的同时,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在生产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在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年多次出现的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类扭曲了大自然的动植物生存模式,最终引起病毒在人类社会的传播。因此人类在发展时要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问题,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目的,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兼顾自然发展规律,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共同携手,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总之,人类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才能使自己得到发展。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探索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唯有如此,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字体: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