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瞭望》文章:谁在影响大学生

作者:admi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04-11-01

大学生除了通过专业课学习专业技能外,主要是通过各类报告会、专题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认识社会,学习做人、做事,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广东高校师生向记者反映,大学生见不到党政官员、法官检察官、企事业单位高管等主流社会核心人群,缺乏了解党和政府的渠道。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如何实现,社会的主导观念、主流声音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给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与形势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不接触就不会亲近就不会有感情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郑永廷说:现在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是学者和传媒。学者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观点五花八门。传媒方面主要是互联网在起作用,因为大学生不订阅党报党刊,看电视的机会也不多。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如何实现?社会的主导观念、主流声音如何以强有力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学生缺乏了解党和政府的渠道,从传媒得到的信息是党政官员整天在搞贪污腐败、大吃大喝、敷衍推诿。大学生与党政官员没有直接接触。不接触、不了解,就不会亲近、信任,就不会有感情,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信仰。这是个危机。

  据介绍,先作一个主题演讲报告,然后回答提问,这是世界流行的政党、政府和社会团体向大学生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支持的有效方式。美国总统竞选的电视辩论,有一些就选择在知名高校。

  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负责人都向记者反映,已经很久没有党政领导到大学开讲座作报告了。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不单地方党政领导,高校的书记、校长也很少给学生作报告讲座。规模大一点的学校,学生们连自己的书记、校长都没见过。学生们不知道国家的主流人群是怎么样的。

  广东高校师生反映,现在活跃在校园讲坛的主要是外国政要、学术权威、文艺明星。北京大学毕业生王攀说,在校期间听过的名人演讲有美国总统克林顿。中山大学学生说,德国总理施罗德演讲很精彩。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郑天虹说,七年大学生活,在校园见过的名人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武汉大学毕业生陈冀说,在大学见过几个摇滚歌星。

  记者在校园随机采访发现,许多学生只知道地方党政一把手,对其他官员连职务、姓名都所知甚少,其政见、政绩更无从谈起。南开大学一位硕士毕业生的话代表了许多大学生的心声:学生思想工作到底谁在做,我们不知道。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势与政策教育,公共理论课是主阵地。为了使辅导员达到晋升职称条件,各高校不得不大量安排辅导员兼任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公共理论课程。一些学历低、专业钻研不够的辅导员兼课,使公共理论课教师队伍庞杂,反过来加深了学生对公共理论课的偏见。湖南大学毕业生刘灿玲说:辅导员都是刚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没有生活阅历,做思想工作没经验,光会说些书本上的教条。中山大学博士生罗宝正说:比我们大不了两岁的老师讲政治课,心理上就不接受。

   大学生盼党政干部进校园上讲坛

  广东高校师生们渴盼各级党政干部进校园上讲坛,宣讲党的理论和主张,宣传形势与政策,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挑战,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培养社会责任感。中山大学博士生贺和平说:我们渴望有信仰,渴望德高望重的长者进校园

  教育部社政司最近所做的专题调研显示,社会资讯发达,年轻人思想活跃,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热情高,但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力、综合分析力。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生命力,是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教育厅原思想政治处处长吴奇琳说:政策是党政干部制订的,最了解形势的是党政干部,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方面的权威,当然是党政干部。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党政干部再忙也不忘亲民,不忘访问工人农民、困难群众。大学生是国家精英,更应该亲近。到校园跟学生见面作报告所产生的从政形象、从政影响是最大最好的。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郑永廷说:党政干部进校园作报告,有两个促进:第一是促进学生思想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亲近、信任党和政府。另一方面,促进干部学习理论,研究问题,掌握说服群众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

  除了党政主要领导讲综合形势外,师生们向记者提出了一大批题目:人大常委会来讲民主与法制、组织部讲干部制度改革、宣传部讲新闻改革、统战部讲多党合作、国土局讲土地保护、教育部门讲学校收费制度改革、卫生部门讲红包现象及其整治、专利部门讲知识产权保护、工商部门讲打假、环保部门讲治污……这些具体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旗帜下。

  师生们反映,有关党政领导对高校工作十分重视,到学校考察调研,出席学校重大活动,但这不能取代专题演讲报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特别是回答提问,最能获得学生的敬仰和信服。

   党政干部进校园须克服三怕

  据教育部思政处副处长邓传淮介绍,十六大前夕,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邀请主要领导给高校师生作形势报告。时任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带头到北大作形势报告,不少省市也相应安排主要领导作了报告,广东省是其中之一。但此后,全国各地高校讲坛上鲜见党政干部的身影。采访中,许多学生对两年前广东省省长卢瑞华的形势报告依然津津乐道,认为那么高级的官员跟学生面对面交流,使学生了解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山大学博士生罗宝正说:卢省长从全国、亚太地区、世界的角度,讲广东经济发展成就、广东的地位,高校在广东建设中的作用,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听了这个报告,受益很大。

  此间人士认为,党政干部进校园上讲坛的主要障碍是三怕

  ——没有制度要求怕出风头。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许多党政干部水平高,口才好,对自己主管领域了如指掌,作好报告完全没问题。但由于没有制度要求,报告作好了,跟政绩无关;学生提问题无遮无拦无边无际,有一定风险。因此,谁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不愿意主动出头。我们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不敢轻易出头邀请领导作报告,怕人家嫌我们添乱。

  ——研究不深怕讲不好。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郑永廷说:官员出于身份限制,只能讲可以公开的内容。现在资讯发达,能公开的内容,学生早已从各种渠道知道了。演讲报告要吸引学生,要求官员对自己掌管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透彻的理解,能讲出新意,讲出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东西。而现在一些官员整天忙于事务、应酬,学习研究不够。

  ——怕现场效果不好丢面子。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建新说:现在做思想工作也追求轰动效应。名人来讲课,就要千人大礼堂,要掌声不断,感觉这样才是有水平。这样的压力之下,很多人不敢上讲台。郑永廷说:官员习惯于开工作会议时会场鸦雀无声,这其实是权力在起作用。如果演讲报告缺乏吸引力,学生会开小差、起哄,台下会乱作一团。讲话花哨出格的,现场反应热闹,讲严肃正确的观念,听众反而沉静,这是宣传规律。如果党政干部不认识这个规律,总以为会场上不断掌声雷鸣才是效果好,一味追求场面热烈,也是危险的。

  广东高校负责人表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应该通过制度建设,把进校园上讲台确立为党政干部的一项重要义务。

  李小鲁、郑永廷、陈建新均认为,要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形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是党政干部的一个责任,这个责任必须提高到党的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党政干部给高校师生作形势报告,是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他们希望:一要领导示范,上行下效。二要制度规范,中央或省做出硬性规定,要求党政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定期到高校作形势报告,授权教育部门和学校每年定期根据新形势新问题新热点,安排有关党政干部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