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心灵的洗礼——访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赴地震灾

作者:admi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08-06-13

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6名医护人员及省疾控中心2名防疫人员组成的海南省首支医疗卫生队,5月17日下午1420乘飞机急飞四川灾区前线参加救援,附属医院紧急调配的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器械、耗材等物资也随机空运至四川地震灾区。

经历了十个昼夜的艰苦奋战,5月28日凌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伍陈海、李洪潮、周健强、朱绣峰、王燕玲5名医护人员及省疾控中心2名医务人员完满完成任务回到了海南。该救援队队长、海医附院普外科主任——崔海宁,因灾区工作的安排和救灾指挥部的挽留,同时根据我省卫生厅的指令,继续留在灾区,协助武警部队及与疾病控制中心的专业防疫人员完成队伍的融合与任务的衔接工作,至6月3日,经历了十七个昼夜的艰苦工作,崔海宁教授也完成任务回到了海南,至此,海南省首支医疗卫生救援队全体队员超额完成任务凯旋归来了。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采访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这6名从前线归来的医护人员。
\
团结战斗的集体——学院曾渝副院长到救灾前线看望慰问时合影
临危受命,紧急赴川救援
5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位海医人的心。身为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海医人深知灾区人民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救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海南医学院向省政府递交了要求赴川救援的请战书,时刻准备着,祖国一旦需要,他们将随时起程,赴川救援,5月17日这一神圣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崔海宁,海医附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我省知名外科专家,兼任海南省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个职务。虽然已年过半百,但当医院向全院号召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志愿者时,他毅然抢先报了名。
\
崔海宁主任医师讲述救援经历
517日上午,海医附院这6名救援队员接到赴前线救灾的通知,崔海宁主任第一个到医院报到,接着,伍陈海、李洪潮、周健强、朱绣峰、王燕玲等5名医护人员相继来到医院报到了。从接到通知到做好出发准备仅用了三个小时。这6名赴四川汶川灾区参加救援的同志,是医院从403名报名支援灾区志愿者中选派的,崔海宁同志为救援队队长,伍陈海同志为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这支队伍政治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团队精神好,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医疗卫生救援队。
在机场与另2名省疾控中心的队员韦茂国(救援队副队长)、何昌华汇合后,怀着参加四川汶川灾区救援的迫切心情,满载着840万海南人民的深情厚意和海南医学院全体师生的祈祷祝愿,海南省首批医疗卫生救援队于17日14:20乘飞机急飞四川灾区前线实施救援。
5月17日晚19:20,我们抵达成都双流机场,一下飞机,我们就连夜乘大巴车赶往震中灾区。当晚11时40分抵达绵阳,奉命在原地休息,在那里,队伍就经受了一次余震的‘洗礼’。”骨科副主任医师周健强介绍说,“连续的奔波,大家都非常累了,凌晨一点多,救援队入住附近一家简单旅馆,还没等安顿好,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房屋剧烈的摇晃,桌椅移位,脚下像火车经过一样‘隆隆’响,墙面发出‘嘎嘎’的声音,有人在喊‘地震了!’,虽然我们来时已有些心理准备,但那一刻还是非常 紧张,况且,住的是四、五楼,跑也不是,躲也不是。” 他说,“那时让我们真实感受到危险就在身边,疲劳已经被惊悸取代。我头一次意识到死亡离我们这样近,头一次知道什么叫做恐惧。”
“幸好,没有造成很大伤害,我们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一大早,队伍又启程了。当然此次经历以后,接下来的日子余震不断,我们逐渐适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和生活。”他接着说。
18日上午9:30,救援队到达了目的地——安县。
安县有20个乡镇,人口51万,是绵阳4大重灾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到26日止死亡2123人,伤88263人,灾情定为特重灾区。
\
\ \
“我们负责该县塔水、乐兴两镇的医疗防疫工作。灾区所见所闻真是触目惊心,到处断壁残垣、哀鸿遍野……”临时党支部书记、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伍陈海说 ,“塔水镇有2个社区和26个行政村,人口近5万人,灾民就有4.7万。乐兴镇有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人口近2.1万人,灾民有1.5万。两镇近80%房屋倒塌,100%房屋受损,所有的群众均已无家可归。”
伍陈海接着说:“我们一到目的地,立即投入工作,在安县新城区疾控中心的院子里找一块空地,利用自带的设备搭起两个帐蓬,一个存放药品、设备,一个为工作及休息两用场所——白天抢救病人,晚上做为队伍睡觉的地方。”
恪尽职守,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医疗战线上奋斗了30余年的崔海宁教授外表干练,表情坚毅,国难之时,国殇之日,毅然举起鲜艳的党旗,带领救援队赶赴灾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大爱”。
“一直以为只有汶川、北川是重灾区。到了绵阳市,才知道安县也是重灾区。我们救援队员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位置,我们知道,灾情就是命令,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崔教授追忆道,“自然灾害无法抗拒,但是,我们绝不能再让灾后疫情肆虐,再给灾区群众带来亚洲通的痛苦和创伤!
身处地震灾区,救援队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每天吃的是压缩饼干、方便面,住的是临时搭起的帐篷,还要顶着高温,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经常连续工作十余小时不休息,加上对当地的地理环境、道路状况不熟悉,房屋倒塌严重,没有交通工具,所有的卫生防疫工作要从零做起。
救援队到达灾区时,是地震后的第六天了,已超过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但地震造成外伤的群众仍然很多。救援队安顿下来后,首先针对地震造成外伤的群众进行救治,重伤群众就在驻地的帐蓬里实施手术,由于帐蓬空气对流不好,一台手术下来,队员们已是浑身湿透,但接下来,下一台手术又要开始了。他们还带上医药箱,下乡救治灾民。对轻伤患者,就地清创、包扎处理;遇上重伤病人,带回驻地不方便,就与当地卫生院联系,就地开展救治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10天时间,救援队为灾民诊治各种疾患330余人,外伤40余人。
在开展有效医疗抢救的同时,他们还对当地卫生防疫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将安县的灾情、疫情上报各相关部门,崔海宁队长还在接受中国之声广播电台的专访时,特别呼吁要加强灾区的防疫工作。
队员们在崔海宁队长的带领下,顶着高温酷暑,头顶烈日、身穿防护服、脚踩泥土,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冒着生命危险进村入户搞防疫、做宣讲、送医送药,开展医疗巡查、环境卫生、生活饮用水消毒、灭蝇灭蚊、人畜粪便管理等工作。此外,还分发各种救灾物资,并对灾区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消毒技术、传染病防治等知识教育,帮助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预防自救、群防群治等工作,这种工作理念得到了安县及其它灾区的认同和推广,且成效显著。
\
\ \
“灾区的卫生防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队认真执行上级指示,及时转型,将工作重心从医疗为主转为防疫为主,积极开展灾后病源巡查和灾后心理干预,并做好疫情日报,”伍陈海说。“虽然条件简陋,环境艰苦,任务艰巨,但救援队的救治防疫工作还是卓有成效,在临时搭建的手术室里顺利完成了多台手术。”伍陈海接着说。
\
麻醉副主任医师伍陈海讲述救援经历
“救援队还采取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针对性地培训当地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及普通群众等共430余人,逐步形成‘人人都是防疫员’的有利局面,为防疫工作转入常态奠定了基础。队员们深入到100%的行政村、80%的自然村,了解灾民的防疫防病情况,现场对他们进行指导。据不完全统计,受益群众达到3.8万人,其中心理干预200多人。开展卫生宣教人数30000人,发放宣传单20000张。将所负责的两个乡的37个村进行了全部防疫覆盖。”
短短几天,救援队就在500名灾民以上的安置点设置了医疗服务点,和当地政府部门协调研究治理了9处灾民居住点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灾民居住点进行环境消毒面积达108000平方米。当解决安县塔水镇新农贸市场污水沟的终年积水问题时,围观群众一齐鼓掌称赞这支海南来的救援队为他们办了件大好事。他们说:我们反映了一年多都没解决的问题,今天,海南人为我们解决了。”
\
就是未治理前的安县塔水镇新农贸市场污水沟
救援队仅有8名队员,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任务艰巨,环境艰苦,但救援队克服了重重因难,为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至救援队返程之日止,安县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恶劣的卫生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评价。6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了绵阳市乐兴镇地震后饮水无污染,这和前期海南医疗卫生防疫队努力地工作是分不开的。
三种感动,一样情怀
崔海宁教授最初时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严谨、细致、沉着、冷静、不轻易动感情的外科医生,但我们采访时,他却激动地对我们一连说了三个感动:“一是来自灾区人民给我们的感动。”他说,“灾区人民非常感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白衣战士。我们仅仅为他们做了一点点小事,所到之处都是深情的感谢, 有些群众用从废墟里挖出来的米煮了米饭送来给我们吃,可我们婉言谢绝了,我们舍不得吃啊,灾民比我们要困难得多了!地震后,纯净水短缺,有位妇女,拿着刚领到的救灾物资——两瓶宝贵的矿泉水,硬是要给我们喝……路过民居,老者们双手抱拳作揖,用四川方言轻声言谢‘海南来地(的)医生儿,谢谢了!’。有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看到我们走过,用稚嫩的童声对我们说‘感谢叔叔来救我们! ……说着说着,崔教授的眼睛湿润了,记者的眼睛也湿润了,从崔教授的叙述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灾区人民的感恩之心,崇敬之心,这是人间最朴实、最纯真的感情啊!
\ \
崔海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
“当我们深入灾区一线为灾区群众治病防病时,他们都亲切地称我们为‘海南医生’。此时,我们就会不由地生出一种为海南争光、为海医争光的自豪感。同时也最直接地把海南人民的深情厚意传达给灾区人民,真正地将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还有,在灾区十几天的时间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灾区人民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乐观,当我走过灾区安县塔水镇和乐兴镇的每一个角落,感动无时无刻不在!做为一名经常挽救生命的外科医生,对生命应该看得很透彻,但在灾区我看见了:生命非常脆弱,但生命又非常强大。人的生命在六、七秒间一下子消失了,这就是生命的脆弱,但是活着的人所做的一切和他们的坚强,又体现了生命的强大。”崔教授沙哑的声音,激动地对记者描述。
“二是收到学院、附院领导和同事发来信息时的感动。”他说,“每当收到学院党委书记李永春、院长焦解歌和附院院长孙公凯等领导,还有学院许许多多的同学们的信息,我都会逐字逐句念给每一位队员听。在地震前线艰苦环境下得到后方的关注与支持,就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觉到我们仍和海医在一起,我们背后有840万海南人民,这是多么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后盾啊!”
“三是来自全国各省医疗防疫队员之间的感动。”他说,“在灾区艰苦环境下,各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在驻地经常有别的医疗队员为我们送来热饭,或把我们队员请到他们的驻地吃饭;下雨时,把他们的雨衣让给我们穿。我们这个救援队的队员虽然来自两个不同的单位,附院队员也来自不同的科室,但在前线工作的日日夜夜,我们团结友爱,众志成城,地震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工作在一起,我们享受一家人兄弟姐妹般的温暖,我们辛苦并快乐地工作着,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我们的队伍平安归来后,我们仍然时时有这种感动。”
崔教授在介绍情况时拿出自己的手机给我们看一条短信息,上面是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信息是这样写的:“崔叔叔,你好!得知您离开的消息,我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您可以不用继续和我们一起吃苦了,难过的是您走的时候我没有为您送行。在这里,我感谢您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付出;在这里,我祝您身体健康,一路平安!” 崔教授介绍,这是一名在灾区工作的护士在崔教授临行前发给他的。收到短信时,他强烈地感受到四川人民的心和海南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能在自然灾害面前,共同坚强面对,共同冷静处理,共同真爱付出。
安县救灾指挥部李局长也发来短信息,代表51万安县人民感谢救援队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这都是我们全体救援队员们不懈努力的结果。还有不知姓名的灾区群众发短信说“我是一个四川人,我感谢你们为安县人民所做的一切”等,令人感动不已。
崔教授还向记者介绍说,六一儿童节那天,他和武警战士及当地卫生部门工作人员特意赶到“帐篷学校”、“帐篷幼儿园”看望慰问灾区儿童。期间,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看望住在一个山坡上的人家,一个11岁的小男孩和她母亲就住在那里。地震使他们家的小土屋全部倒塌,仅能用的一个铁锅还震成两半,他们就用这半边锅煮饭,那是全村最贫困的一户人家, 在地震中,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一切,非常凄凉。崔海宁教授带领第二支医疗防疫队的队员们给他送去六一节的问候和小礼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直接送给这个偏僻山村的儿童。临行时崔教授抱起这个小男孩,亲切地问道:“小朋友,伯伯带你 去海南好不好?去海南和伯伯一起生活好不好?”
\
崔海宁教授带队慰问灾区儿童
“不,我不要走!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我的土地!我爱我的妈妈,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建设我的土地(家乡)……”刹那间,崔教授沉默了,沉默之余是无尽的感动……感动之余,崔教授带头给这户人家捐款,随行的人员 也都纷纷解囊……据了解,崔教授在灾区工作期间,把自己身上带着的5000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
\
“不,我不要走!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我的土地!……”——懂事的灾区儿童
“灾难无情人有情,面对艰苦的条件、艰巨的任务、严峻的考验,队员们无所畏惧,因为我们心中有着对灾区人民深厚的感情和博大的爱,更承载着海南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崔教授说着,目光透着坚定与执着。
采访中,崔海宁教授谈得最多的就是四川人民带给医疗救援队的各种心灵的震撼;讲述得最详细的就是四川人民与海南人民的骨肉之情;感叹得最多的就是灾区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信念与决心。
当问及当初为什么暂缓离开灾区时,崔海宁教授感慨地说:“在灾区的日子,我们几乎每天都收到学院领导发来的问候短信;学院曾渝副院长还代表省卫生厅领导、海南医学院领导及全体师生到灾区前线看望慰问我们,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院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感受到来自海医人的温暖, 下决心,绝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当得知工作重心由医疗救护向防疫工作过渡后,来自海南武警部队及海南疾病控制中心的专业防疫人员需要我帮助他们完成队伍的融合 与任务的衔接,卫生厅也暂时任命我为总队长,这样也使我们海南分包的两个乡的卫生防疫任务能更好的完成,所以我暂时还不能离开灾区。”就这样,他穿上一身戎装,带领联合防疫队队员们走村串户,穿梭于田间地头,使海南分管的两个乡的防疫 工作更加有序的展开和进行。他还说:“做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我有责任与义务让我们的党旗、我们的队旗在灾区 土地上高高飘扬,为灾区人民鼓劲打气,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
\ \
穿上戎装的崔海宁教授
经我们诊治过的伤员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们:目前经过我们诊治的伤员无一例出现并发症!”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李洪潮兴奋地说。
\
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李洪潮讲述救援经历
李副主任继续说:“在救援的前几天,几乎每天都有伤员送来,这些伤员多存在多发骨折和不同程度的挤压综合征,有的表现为意识模糊、有的处于休克状态,还有的存在严重的脱水、酸中毒和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衰竭……情况非常危急。这些伤员们是救援队和许多热心人用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才将他们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的,如果这些幸存者在我们手上出了问题,我们真觉得对不起所有人,这使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术后,在对部分伤员进行回访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早前部分开放性创伤经过细致的清创缝合及手术治疗后,伤口没有出现一例感染以及骨筋膜室综合症等骨科常见并发症”,周健强医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要知道,临时搭起的帐篷手术室非常简陋——与外界直接相通,没有无菌隔离区域……。手术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其无菌要求较一般外科手术要高,任何一个环节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除可能造成切口感染外,甚至可能导致骨髓炎,延长治疗时间,甚至给患者留下后遗症。所以,每一台手术我们都严阵以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争取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减少至最低。”周健强说完一脸的自豪。
\
骨科副主任医师周健强
“你们印象最深的手术是哪个呢?”记者问道。
两位医生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回答:“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周医生摇摇头说:“两个字——热、酸!当地气温暴升至三十五摄氏度,帐篷变得像个蒸笼,整个手术过程,无论是伤员还是医师,都挥汗如雨,我们真担心伤员能否度过抗感染关。”周医生接着说,“当时没有电钻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但是连手摇钻也没有,你可以试想,如果用手拿着一根细铁钉在木板上不停地钻一个小时是什么感受!手术下来,整只右手都是酸的!”
\
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如果当时那个患者不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那他很可能残废,肘关节屈伸功能严重障碍。”李洪潮副主任继续补充,“没有骨钻,我们只能将克氏针折弯来当手柄,用手抓克氏针在骨上钻孔行骨折固定术。手术很成功,历时一个多小时,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很好,伤口没有感染!”李副主任好像又回到了手术中。
就这样,一个个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救援队的医师们凭借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医术,在环境复杂、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例又一例创伤手术。
危难之时方显党员本色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对灾区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救援队的每个队员从来没有退缩,反而以十二分的努力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医疗救援工作,作为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我为我的队员感到自豪!”面对记者的镜头,伍陈海医师激动地说。
“谁都会遇到困难,但没有谁的困难比灾区人民现在面临的困难大!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区人民多做点事情。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如果国家需要我们,如果灾区人民需要我们,我们愿意再赴灾区……”崔海宁教授语句铿锵。
“安县余震不断,看到灾区满目疮痍,更加感到我们身上担子的沉重,更增强了我们的使命感,脑海里只有两个字——救援。临危受命,我无所畏惧!” 周健强医师坚定地说。
李洪潮医师也表示:“能够为灾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荣耀,更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相信,一定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你在这十天的救灾工作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记者问王燕玲护师。她是整支救援队里最年轻的,也是全队中唯一一位没有成家的队员,今年只有26岁,刚刚荣获“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优秀护士”称号。
\
王燕玲护师讲述救援经历
“给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四川人民的坚强,面对这么大的灾难表现得非常沉着、乐观。他们坚信,自己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定能得到解决。”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不善言谈的手术室主管护师朱绣峰时,她说话了:“我是军嫂,我也应该象军人一样去战斗,在安顿好丈夫和女儿后,我义无返顾地登上了赴川的飞机!”
\
主管护师朱绣峰讲述救援经历
危难之时,方显党员本色!是什么支持着我们的救援队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尽心尽力履行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职责,并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强度下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维持团结、有序的工作生活氛围?不错!是对党的忠诚,是坚定的党性信念,是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与热爱,他们为年轻党员和广大干群做出了表率。
“做好自己的本职,努力学好本领,就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大支持。” 采访结束时,崔海宁教授又披上他熟悉的白大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
后记
海南省首支医疗卫生救援队由于工作突出,效果明显,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得到了海南医学院党委的充分肯定。救援队队员归来后,63日,四川安县抗震救灾疾病防控分指挥部向海南医学院发来感谢信,诚挚感谢海医人把海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了灾区人民,灾区人民看到了海南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看到了海医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采访结束了,虽然,我们没有听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但采访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至今依然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是他们,付出了辛勤汗水,把海南人民的心与灾区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种种困难,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技术为灾区人民开展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现了新时期白衣天使的职业风尚;是他们,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帮助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预防自救,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情。他们救死扶伤、灾后防疫的事迹同样感人,同样可歌可泣,同样感动着我们每一位海医人。他们是我们海医人的骄傲!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到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从爱心涌动地的无私奉献,到激发国民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再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中国人民一定能团结一心,战胜这场自然灾害。海医人深深地为灾区人民祈福!
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
灾民在生产自救
\
灾区可爱的孩子
\
\
连夜召开会议
\
顺利完成队伍的融合与前面任务的衔接
\
乐观向上的灾区人民
\
\
队员整装待发准备进行防疫工作
\
辛苦但快乐的工作着
\
我们的卧室
\
我们的午餐
\
崔教授在做心理干预
\
在卫生院协助诊治病人
\
学院曾渝副院长代表卫生厅和学院领导到救灾前线慰问救援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