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海医调查】海南医学院学生社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wangyuanyua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15-05-06

每年大一新生军训结束后,从学校商业街到女生寝室短短二百米的道路上,就会上演一出由社团联合会统一导演的“百团大战”,即社团招新。对于学生社团而言, 每年的招新只有这一次。招新当天,51个社团搭起帐篷,纷纷拿出“独门绝招”招揽各方英才。对于大学的新鲜人而言,社团的概念虽不是头一次听说,但却是第 一次接触。大学里各类纷繁的社团往往让新生们眼花缭乱,但是能说得上的社团却又屈指可数。海南医学院的学生社团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运转状态,又有多少社团名 存实亡,带着诸多疑惑,我们进行了相关走访调查。
  据了解,海南医学院目前现有社团51个,比去年新增了3个。大体上看,社团分为公益、体育、文娱和学术四大类。公益类的有白鸽爱心、阳光基金协会、环 保协会、营养协会、心桥协会、博雅思辨社等八个社团;体育类有篮球协会、轮滑社、台球协会、跆拳道协会、武术协会等十三个社团;文娱类有粤语协会、动漫 社、话剧社、吉他协会、街舞协会、棋艺社等十二个社团;学术类有临床技能协会、针灸推拿协会、国学社、计算机协会、 客家文化协会、实用医学协会, 英语家庭协会、急救协会等十八个社团。
  社联负责人李同学说,按照社团的活跃度,大致可以将亚洲通:社团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积极性比较高的,大概有十二个左右,比如交谊舞协会、微博协会、炫武双 节棍协会等。这些协会因为自身的限制性,分为活动大众型,如交谊舞、双节棍等具有表演性的协会或者体育类的协会,活动小众型,如医学交流等学术型协会;第 二类社团也就是大多数社团存在的状态,确实有办活动,但一年仅象征性地举办一两次活动,或者虽然举行了不少活动,但由于互动性较差,多为讲座性质,会员们 的归属感并不强烈。这些社团的会员大多是交了会费后就再也收不到相关社团活动的音讯了。第三类是处在游离边缘的社团,大概有三四个,这类社团多数因为没有 好好把握一年一次的“百团大战”,而导致没有招到新会员。有些社团仅有会长和副会区区三四人,难以组织活动,处于解散的边缘。大多数的学生社团在现实中并 没有实质性意义,虽然学生社团能带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发展,增添校园生活的趣味和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眼界、知识储备、人际交往,但是就目前的社团发展状况来看,这样的积极作用却是显得那样苍白,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团联合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对社团的管理不到位、不规范,不能有效深入进行组织管理工作。现 有相关规定是根据表现考核加学分,但是由于社团成员都交了会费,所以一般加入了社团都可以顺利加上学分。这就导致了在很大一部分同学中出现了“交钱混学 分”的现象。由于不是兴趣所在,同学们的活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社团人气涣散,活动也就相应减少,质量不断下降; 第二,社团联合会虽说每年会举办优秀社团的评比,但这个荣誉对于本身就评比不上的“鸡肋”社团来说,吸引力不大,无法改善目前的状况,无益于整合社团资 源。第三,招新模式固化。社团联合会每年仅在新生军训完后进行一次招新,后期就不再招纳新会员,这极其不利于社团的成长。新生刚进大学,新鲜感强烈,一次 性会加入多个社团,但由于精力的有限,无法兼顾学业和社团活动,于是在很多社团也只是处于挂名的状态。在一个学期之后,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发掘了自己的兴趣,想重新加入一些社团,但是此时却无法进入,这就无疑散失了很大一部分以爱好为主的潜在成员。
  如何拯救“鸡肋”社团呢?李同学说,亚洲通这个问题,社团联合会内部召开了多次会议,最终的指向都是政策改革,希望能与校方协商规范相关制度,申请一年举办两次招新,深入发掘各个社团的特色之处,健全社团联合会与各社团之间的管理制度。

减少“鸡肋”社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鸡肋”社团到底何去何从,我们静观社联动作。

(校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