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回家的感觉

作者:wangyuanyua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14-03-20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中只有农历新年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无论身在何处,每个人回家过年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激动与迫切。

海医学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或来自城市,或来自乡村,同学们带着对家乡、对亲人的眷恋,回家过年了。开学伊始,他们把各自家乡过年的情形带给我们,真可谓百卉千葩,让人回味无穷。

江苏扬州

今年的春节,我是去乡下过的,把扬州春节民间风俗都逐一感受了,那是浓浓的年味。
  孩子们过年不只要穿新衣拜新年,还要爬门头。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老年人说小个子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小孩多的人家孩子们还互相展开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扬州人新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小小的橘子竟也承载着一片深情厚意。
  虽说已经是上大学的人,但是“要糖”这一习俗到现在我也还是很喜欢呢。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长辈们看着满脸稚气的孩子,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喊着“大妈”“大大”“爹爹”“奶奶”,在一片“恭喜发财”“恭喜身体健康、精神力壮”祝福声中,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方言:马马即是老婆-_-#)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很有爱的习俗,已满十八周岁成年的我,今年也还是跟着大家要糖去呢。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要吃圆子和面条,圆子寓意团圆,面条寓意长久,大年初一中午也不新做饭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饭剩菜端出来热一热再吃,奶奶说这叫做“隔年陈”,按老年人说法,大年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年当中都不能新做饭菜,寓意年年粮食有余。
  大年初一民间不作兴扫地的,正月初二才可以扫地,这一天扫地也有讲究: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把灰尘垃圾朝门外扫,初二这样扫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先堆在一处然后才清扫出去。
  大年初一的凌晨,我们还在看春晚的时候,大人们就要抱着高高的斗香去土地庙抢财神了。

正月初五这一天,民间传说是财神菩萨生日,这一天天没亮,扬州民间有一个风俗:一家的男主人要起大早去附近的河边或井里去挑水,这个水叫做“财神水”,传说谁抢到第一名谁就能在新年发大财。(刘丽)

福建福鼎 

我的家乡春节特色:扫糖;年画、纸马、剪纸礼花;点灯接年;元宵
  “扫糖(扫膛)”即大做卫生。旧时家家户户都有灶,灶烟筒一年积满“烟糖”,此外厨房也有烟糖,要用一支较长的竹竿做“糖把”,通烟筒,扫烟糖。在“扫糖”的同时要将家中灶神、祖宗神位的香炉清理,拔掉“香脚”,这时小孩往往拿“香脚”来玩,俗称“玩香脚”。“扫糖”之后就可以贴春联、换灶联,烟筒上还用写着“一团和气”的红纸贴着。门前、厅中贴年画、窗花等。
  福鼎也是福建年画产地之一,常见的年画有“春牛图”“福禄寿”“天官赐福”“虎头八卦”和种种的神祃门吊等。福鼎剪纸礼花不同于北方窗花,内容有“鲤鱼跳龙门”“寿桃”“鹿鹤同春”鹿音同六,鹤音同合,意为“六合同春”,反映天人合一观。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指和谐。还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这些大红纸剪的剪纸贴在房门、碗橱门、米缸、粮龛上,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也带来了文化的观赏。做生意的还将称、斗贴上红纸加金边。
  每个房间点一盏灯,除夕守岁,油灯心开花,视为好兆头。“华灯得钱财”,“放炮迎发财”。小孩过12点后才能睡觉。传说年是个动物,它会伤害人,要避过这个年,所以不能早睡。为了这个,大人哄小孩“不要睡觉,今晚天公会下年蛋,大家等着拾年蛋”。大家12点点香放炮接年。信佛的到寺庙进头香,求神明保佑平安!
  元宵也称上元节。天官向大地赐福。大地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放炮放花,来接福、纳福。福鼎还有赛杠、铁枝的风俗。特别是沙埕、南镇等地闹元宵规模很大,十八般武艺尽上场,元宵是春节的高潮,也是春节的句号。(卢冰洁) 

广东广州

广州春节的民俗活动——逛花市。广州11区都有花市,各有特色,最具历史底蕴的是越秀迎春花市。
  年二十八,我和小伙伴逛了越秀迎春花市。大街上,张灯结彩、人潮涌动,工艺品、年花年桔、应节食品商品琳琅满目,市民争相驻足购买。广东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备足年货在花市上摆摊义卖。媒体人的认真策划、宣传动员,商家们的公益热情、大力赞助,得到市民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参与。我也凑热闹,在南方电视台档买了4包薯片,算是作微薄贡献吧。
  还有一个花市,不得不提,那就是央视春晚全国民俗展现的首个地区——广州荔湾水上花市。荔湾水上花市位于岭南文化代表的西关,附近是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老字号商店云集。一艘艘装扮靓丽的小艇停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上面摆放各种各样的年花年货。游客在岸边看到喜欢的商品,就与老板问价,老板便会把小艇往岸边开几米,把商品送上岸。很有一番古朴的感觉。
  逛花市,持风车,转运气,祈祷国家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梁德志)

江苏苏州

小桥流水,苏州人家。当火红的灯笼一串串的挂起,孩子放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江南水乡苏州的春节习俗的一个特点便是讨口彩。腊月二十四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子,有肉馅的,芝麻馅的,豆沙馅的,都是家里的奶奶外婆亲手做的,意寓着团团圆圆。接着是看黄历择日打扫卫生,扫除屋里的一切尘垢,准备着迎接新的一年。等待期盼着的大年三十除夕夜到来。
  苏州人很讲究吃。其中过年必不可少的菜是蛋饺,豆芽。蛋饺小小个,金黄色。形如元宝,意寓着招财进宝。豆芽菜也叫“如意菜”。还有一样东西叫荸荠,去了皮之后白白嫩嫩,吃起来又甜又爽口。
  大年三十那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屋外烟火鞭炮响彻天际,屋里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就到了。
  大年初一,人们喜欢去烧香拜佛。在山下吃一碗面,然后与亲朋好友喝茶打牌。茶里放着两粒青橄榄,是“元宝”茶。苏州的习俗,大年初一不能往外面扫地,唯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
  年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又是一番鞭炮响连天的景象。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了,新年的团聚也就告一段落了。人们开始新的工作,怀着对新的一年的展望,开始过新的生活。(顾洋)

江苏南通

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叫海门,隶属于江苏南通,曾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江海门户通天下”。
  每逢春节,小海门总是热闹非凡。在外打工的人们都赶回家乡,共度春节。从腊八开始,轰轰烈烈的过年算是开始了。以前,家里的老人总会煮腊八粥,分为甜和咸两种,里面放许多坚果,粗粮等。揭锅时可谓是粥香四溢,暖暖的腊八粥混合着外婆满满的爱,童年的味道不外乎如此。
  到了农历二十三,按习俗应祭灶,还要吃赤豆与大米煮成的赤豆饭。后来,由于祭灶这个习俗颇有封建迷信的味道,已渐渐被废除,只有吃赤豆饭的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过了二十三,忙碌的年前准备也开始了。大扫除是必不可少的,全家出动,每个细小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这样过年时才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还有就是蒸年糕、馒头,而花样也越来越多,在年糕里加蜜枣,葡萄干,果仁等,蒸出来不仅颜色好看,还好吃,营养价值也高。除此之外就是酒酿了。只是现在会酒酿的老人越来越少了,而买的酒酿却不是记忆里的那个味道,有一种传统文化在逐渐流失的惆怅之意。

山羊肉是小海门的特产,所以在年夜饭的饭桌上是断断少不了红烧羊肉这道大菜的。吃过年夜饭全家人是要守岁的,零点时放鞭炮、烟火以示庆贺。第二天是年初一,一家老小都要早起,出门拜年。接下来就是参加东家的喜酒,西家的宴请,过年也接近了尾声。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家老小要上坟祭拜祖先,与清明时节的哀思不同,这是在新年新岁的大好时节里,对这些先祖不能与还在世的家人共度春节的淡淡的忧愁与思念。到了晚上,老人会亲手做汤圆,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桂花馅的,萝卜猪肉馅的……小海门的人民,在吃的上总能翻出许多不同的花样来。吃完了汤圆,便是孩子们的世界了。在乡间的小路上,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穿梭,嬉戏。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花灯也越来越少见了,又是一样正在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
过了正月十五,许多人又在收拾行囊准备外出打工,开始新的一年的打拼。(宋晗晞)

安徽宿州

除夕是整个春节中最热闹的一天,除夕的上午,一家人就要准备饺子馅,蒸粉条,剁肉馅,春节吃的饺子是不吃素馅的,还要和好面,等到下午,除了包饺子,还要贴春联。把去年的春联撕去,贴上新的春联,贴春联的讲究可多着呢,院子大门要贴一张正的“福”,一张正的“春”,一副对联,家里面,堂屋要贴一对门神,一副对联,上门槛上贴一个小的倒“福”,一个小的正“春”,倒着的福字意味着福到,堂屋旁的屋子全部是一样的规矩,储物的屋子和厨屋只贴一副对联,一个倒“福”,草垛柴垛上也可贴倒“福”,将春联贴好,饺子包好,就要准备年夜饭了。
  年夜饭,饭有讲究,吃的人也有讲究。年夜饭应八凉八热,八热不太讲究,主要是下酒的凉菜,因为上热菜时一般都喝歇菜了。凉菜要有白斩鸭,白斩鸡,切牛肉,片猪肝,拌黄瓜,醋千张,冰黄桃,油炸蛋清包花生,八个凉菜备齐,就开始喝酒了。这吃年夜饭的人也有讲究,年夜饭要和本家一起吃。年夜饭爷爷奶奶们都在各自家中,爸爸和叔叔们到最年长的爷爷家中,由那一家准备年夜饭,小孩儿们,随便去哪一家吃都行,可以和爸爸叔叔们去同一家但不能同一桌。吃完饭后,赶在春晚开始前,小孩儿们会开始点篝火,从现在开始,大年初一一整天篝火都不会断,主要是让来拜年的人取暖用。点篝火,放烟花,但是不能放鞭炮,鞭炮要大年初一放。所以经常是刚过十二点,门外鞭炮声就响不停。今晚要边看春晚边守岁,相传,今晚睡的越晚今年运程越好。
  大年初一要早起,越早越好,都说今天懒起懒一年,所以,各家都在五点左右就全部起来了,还有凌晨三点起的,当然也有一夜未睡的,下饺子的人要早起,下饺子时要放鞭炮,下完饺子本家之间要互送一碗饺子两个馒头,这天早上要吃“百家饺”,一般大家都比一比谁送的最早,也会看一看谁最懒,送的最晚,取笑着玩。吃完饺子后就开始一天的拜年了。本家的爸爸和叔叔们,带着本家的男孩们到别的人家去拜年,一拜就是一天,午饭和晚饭在哪吃都行。
  之后的初二到初七就是到处走亲戚,招待的饭菜无论怎样一定会有鸡,鸭,鱼和肉,还有些地方会用火锅招待。
  这就是我的家乡,安徽宿州的过年习俗。(王晨)

四川宜宾

我的家乡是四川宜宾,每当过春节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忙着装香肠。香肠是用五花肉绞成的小肉片,而装肉的肠衣则是鸭肠了,首先是给香肠调味,调味的佐料有料酒,盐,花椒,胡椒,花椒,辣椒等,搅拌完后就是装肠了。这里会用到一个漏斗型的东西,一头接鸭肠,一头开着将肉一片一片的塞进去,将其挤压到打好结的尾端,肉需要装的充实以免有过多的空气,紧接着分节,把香肠约20厘米分成一节,每次分节的时候大人们都会尽可能的让里面没有空气之后再打结,这个很重要,到最后还要用针刺穿每节香肠,目的还是为了排出里面的空气。装好之后的工作就是晾干香肠了。有的人家还会在过年前做熏肉。他们会搭个小的棚子,然后挂好香肠、猪肉、猪肝之类的东西,接着生烟熏,这个烟很呛人,它是花生壳和柏树在暗火的情况下产生的。

家乡的年夜饭很丰盛,像烤鸭、鱼、头碗,以及各种小菜,在这里我想详细介绍一下豆豉鱼和头碗。制作豆豉鱼时,先把鱼打成片冼净,然后用盐鸡精料酒豆粉少量把鱼淹好,在锅里加水和半瓶啤酒烧开,把鱼下锅煮好捞起倒入盘内,然后把切好的豆豉,还有辣椒、生姜米一起入油锅里炒香,再加味精,很少量的白糖、花椒面一起倒入盘,撒上葱花即可。还有这个头碗,它的表面是用自己做的圆子肉铺好的,里面就有很多不一样的菜了,如黄花、竹笋、酥肉、木耳、粉条等,吃起来很爽口。 (廖炳懿)

四川攀枝花

我的家乡攀枝花是一个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了。因此,我感觉到新年没有想象中那样热闹,但还是有很多有趣的活动。
  逛庙会,吃喝玩乐任逍遥——今年在中心广场有庙会,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地一起逛逛,聊聊,增进了解。
  看灯展,光影世界中流连——夜色浓浓,游人如织,大河两岸灯火璀璨。有石榴灯、苴却砚灯、花果山灯、海底世界灯等各色灯盏与河面上的莲花灯、飞龙灯交相辉映,好个光影世界!

泡温泉,泡出一年好运气——很多市民都一家人一起去红格泡温泉,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有好的运气,能健健康康的。(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