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陈国强:“海”容其“大”,“医”帆风扬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4-05-23

在更名评估工作汇报会上的汇报

2024年1月30日(根据录音整理)


大家好,再次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的到来不仅是海医人的期盼,更是全体海南人的期待。于我而言,你们的到来为未来的海南医学院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能。刚刚我们的发展宣传片以“海容其大,医帆风扬”为主题,对海医的发展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介绍,接下来我进一步为海医的升大工作作汇报。实际上,我作为海医人到今天也只有135天。去年9月15日,受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邀请,并经上海市委和中组部的批准,我来到了海南医学院。在任职仪式上,我以“十年热血,愿倾天涯”为题发表了讲话。讲话开篇指出: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我反复自问,花甲之年,为何选择海医?我思来想去原因有三:为了那份情怀,为了那份理想,为了自我完善。这种情怀就是家国情怀,而这种理想就是浪漫的革命主义理想。


图片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讲过,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同理,任何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都离不开一流的高等教育,如果没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自由贸易港也难以名副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学教育尤其重要,他一肩挑两翼,既承担着教育强港的责任,更承担着健康强岛的义务。因此我们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迫切需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医科大学。另一方面,与内地不一样,海南省是我国境内唯一处于热带的岛屿省份,而热带医学也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海南岛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也可以弥补我们国家医学教育的短板,推动热带医学的全球合作和创新性发展。这样一所高水平的医科大学,应该能够为自贸港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提供重要智力和人才支持,也能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岛,优化自由贸易港的软环境提供重要甚至无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同时还有利于海上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军地科技、教育医疗等资源共享、服务南海安全、服务海洋强国,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做出海医人应该做出的贡献。因此,海南省迫切需要下大功夫,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设计打造一所体系化、链条式的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在我看来,这所医科大学应该以海医为基础的,因为海南医学院是海南岛唯一一所本科医学院校,海医具有77年的办学历史,而海医的发展必须与自贸港的建设和海洋强国、南海安全等国家战略相契合。为了这种契合,海医本身迫切需要建设更高水平和更大影响力的平台。这个平台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说,就是学院升格成大学,因为在升格以后更有利于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体系,尤其是能够造就近悦远慕的人才师资队伍体系,促进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向未来的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而且更有利于以大学科和大专业的新定位,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进一步拓展和后延,实现以“诊治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转变。因此,我觉得海医更名升大是国之所要、岛之所需、民之所盼、也是校之所向。总之,海医更名是十分必要的,但更名是否可行?今天的海医始于1947年创办的私立海强医事技术学校,在1993年正式成立独立建制的海南医学院,迄今整整30年了。三十而立,在我看来海医也该“立”,是变成大学的时候了。长期以来,海医弘扬“厚德,严谨,博学,和谐”的校训,并秉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海医精神,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临床服务和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第一,在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海医已经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多学科多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过去五年当中,平均每年在全国招收本科生2800名左右。截至目前,海医具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11.5%是在校研究生。目前海医拥有以医学为主体,涉及理学、管理学和工学在内的36个本科专业。医学涵盖11个专业和5个一级学科,在校生占比2/3;理学涵盖16个专业;管理学8个专业。在过去的10年中,海南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涵盖12个二级学科,同时分别拥有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他们分别涉及37个二级学科和20个二级学科。在这些博士和硕士授权点的基础上,今天的海医除了以本为本,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研究生教育也初具规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同时为了适应自由贸易港的需要,海医积极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本科教育始于2006年,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的加快,2019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国际博士研究生。同时尝试中外合作办学,在疫情前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尽管面临两年的疫情,但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去年的3月份,该合作办学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图片


第二,目前的海医拥有在职医护教职员工11000余名,高级职称2508名,其中专任教师大概1100名,生师比是15:1。在这些专任教师中,有479名拥有高级职称,95%拥有研究生学位,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在过去几年当中,海医依托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第三,有了一定师资的基础上,海医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拥有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临床医学和药学成为国家特色专业;还拥有七个国家教育改革先行试点专业。这些改革试点为打造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靓丽名片的自由贸易港的医学教育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很努力,虽然我们招生分数线仅略高于一本线,但是不少学生还是努力的在全国各类比赛当中多次获奖,比如说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当中能够获得一等奖,说明海医的学生还是不甘落后、比较争气的。同时我们也和兄弟单位一起,申报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第四,坦率地说,过去海医是以教学型为主,但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地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办学质量提升当中的作用。海医现在拥有五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在过去五年当中发表SCI论文280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40多项,其中包括省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前面也提到了,海医有两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尤其是临床医学进入前5‰,同时海南医学院也有它的地域优势,第一个是热带医学,第二个是黎医黎药,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海医人已经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五,医学院校和其他学校不同,它是以培养医学人才为主体的。因此附属医院对于支撑医学院校的发展极其重要。很欣慰,长期以来在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海南省卫健委和海南医学院开展医教协同,为实现全省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医学教育共建共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海南医学院拥有六家附属综合医院和七家专科医院,同时为了推动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分别与海口市和三亚市疾控中心合作共建。在这些附属医院当中,附属海南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属于海医的直属附属医院。这三家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占整个海南省的50%以上,这三家直属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量,无论是门诊量、急诊量、开放床位,还是年出院人数,均占全省三甲医院服务总量的1/3以上,这也为海医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支撑。同时三家附属医院也充分利用博鳌医疗先行区的优势,和博鳌先行区管理局开展紧密的临床、科研、教学领域的合作,为先行区的发展做出海医人应该做出的贡献。


海南医学院三家直属附属医院


海南医学院三家直属附属医院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教育部、卫健委都非常支持海南医学院的发展,尤其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全面支持,例如时任省长、省委书记沈晓明同志多次莅临海医及附属医院,在其任期内把海南医学院升格成海南医科大学列为重点工作计划;令我感动的是,在我就职不满5天的时候,刘小明省长就莅临海医指导工作;随后海口市市长丁晖率全体副市长以及委办局成员现场办公,为海医解决问题;随后有两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来到海医,为海医提供人才信息和未来的改革思路;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今年开年工作第一天,冯飞书记在1月2日下午来到海医,现场办公,明确提出要把海医变成海南省高校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并且当场决定要成立海南省支持海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刘小明省长来担任,副组长由谢京副省长来担任。在我看来,这一举措对海医未来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与此同时,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亚洲通支持海南医学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明确了海医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给海医在财政及各种自主权方面提供了保障。

从这六个方面来说,海医更名,恰逢其时。但不管更名的结果如何,我觉得海医未来已来,海医人责无旁贷、信心满怀。

去年11月份,海医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建农书记做了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立足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踔厉奋发,为全面建成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团结奋斗。因此,在省政府的文件和党代会报告当中已经明确了,我们的办学定位是要从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彻底转变,继续以本为本,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化教育。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继续发展潜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立足自由贸易港,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努力把海医建设成为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海南医学院建设成海南自贸港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集聚地、生命医学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们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实施五大战略:秉承“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战略;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理念,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秉承“以本为本,本研并重”理念,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秉承“医教协同,学科交叉”理念,坚持教育强校战略;秉承“聚焦特色,服务地方”理念,坚持科技强校战略。在这些指导思想之下,我们期待能够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优化课程结构。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在15000名左右,大力拓展研究生教育,在2028年力求博士点达到五个以上,同时到2028年,我们新增2-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到2033年,5个学科进入ESI前1%,这也是省政府支持海医发展的文件里面定的目标。在我看来,我来到海医的任务就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保持足够的信心,实现这些目标,也相信这些目标会提前达成。

要达到这些目标,关键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所以必须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希望在“十四五”末,专任教师能够达到1500人,其中60%拥有博士学位。那么如何引进人才?我很高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实体化运行了海南省医学科学院。以医科院作为科研平台的依托,在未来2-3年引进200名左右的专职科研人员进入医科院,并通过博士后培养,预计5年内达到500-600名研究人员在医科院中得到孵化。在第二个5年把这批人才整体融入到海南医学院中,届时,躺平的不敢躺平了,侧卧的也不敢侧卧了,那时的海医肯定跟今天的海医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的目标能够实现的底气也在于这一系列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为医学科学院的运行租了13000平方米的平台,已经初具规模了,我觉得这个速度是当初的深圳速度。平台几乎装修完毕,同时已经有十名杰青、优青签了入职协议,仪器设备到位后,他们就会带着团队进驻。同时我们也制定了医学科学院的五年目标和十年目标,随着这些目标的实现,海医一定会腾飞的,我签了做十年校长的协议,到我70岁退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一定会还海南一个不一样的海医。

总体来说,计划到2028年,亚洲通:承担国家级项目达到200项,能够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生物医学成果转化,真正为自由贸易港的生物医药产业做出我们的贡献。同时,坚持医教协同发展,全面提高附属医院建设水平,通过提升附属医院的建设水平,真正为海南省政府提出的“大病不出岛”贡献我们的力量。前面提到,海医三家直属附属医院在海南省医疗总量上占比超过1/3,如果这三家医院不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医人责无旁贷。

同时,在我看来,在国际教育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才是和自由贸易港相称的重要内容和责任。我们希望未来的几年,海医的学生具有海外游学背景的比例提升至20%以上。这里的游学背景是不少于三个月或半年,学校出钱把优秀的前20%的学生送到海外去开拓视野。我们的师资海外经历的比例也要翻个翻,达到40%。在进一步完善西英格兰学院开展联合博士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合作,与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共同打造一所一流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我而言,我最大的梦想是办一所医科院校,让东南亚国家的小孩来学习,在这里学好医再回到东南亚去行医,这才是真正的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做出我们应该做出的贡献。


陈国强与学生在一起


今天的海医,天时地利人和,海南医学院更名成海南医科大学,真的有必要,也可行,也非常及时。拜托各位专家给予支持,也感谢省长和各个委办局的领导过去长期对海医的支持,也期待你们在未来给予海医亚洲通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