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三个没有想到"---驰援儋州方舱建设五十小时记

作者:王毅 编辑:李咪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2-08-13

八月八日,海南疫情吃紧,全省战时状态,医院防疫事事悬心。海口方舱我院托管,压力非同一般。为督导其建设,我只有亲临现场,但刚一落地,上级电话来了,任命我全权代表省疫情防疫指挥部指导儋州方舱医院建设,立即赶赴现场。没来得及细想,叫上医务、护理、院感及感染科的负责同志们就上路了。

下午三点到达儋州方舱建设现场,施工方已在此施工四十二小时,一眼望去,场面极其壮观,先期四个方舱已见雏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各种燥音不绝于耳,零零种种的物质源源不断运往方舱,所有搭建工作,正朝着国家方舱医院建设的基本要求慢慢靠近。我的内心压力也在一步步释放,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有三个没想到:

一是强大的施工组织动员能力我没想到。

儋州海花岛地处西部一隅,各县市全面管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二千多人,开辟三个战场,配齐搭建所需各类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寝具被褥、洗涤如厕物质,同时在一个工作面上,各种不同工种同时交叉施工而不相互影响,信息、通讯、监控样样齐全而又互联互通。大到五千多名医务人员的生活、工作场景搭建,小到入住方舱隔离人员的牙膏、牙刷的准备,一样都不能缺,一个也不能少,而这一切都是在木兰台风登陆前后的六十个小时之内完成,其团队的组织力、动员力、管控力、执行力的确我没想到。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有国家强大支撑情况下在武汉建设的,而儋州方舱仅凭当地一已之力而为之,实属不易。

但这一切,我在施工方负责人的汇报中,找到了答案,他告诉我:他从接到任务到现在都没洗过澡,没换过衣。此时已是三天两晚了,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已是多少遍了,他也不知道,只知道他自己要不停的干活,一刻也不能停,因为一停就有可能就睡着了,其他的工人也一样。顿时让我对每位穿着黄马甲的工人师傅们肃然起敬,也深知祖国才是施工方组织的强大后盾。

二是管理人员对方舱环境设施安全要求之高,让我没有想到。

儋州方舱为摄影基地场馆改造,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临时搭建的洗浴间、厕所的给水、排水、排污,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的处理都是难题,施工方也做了充分的考虑,但省、市管理人员一个个抠细节、找瑕疵,龙头拧开看看,水小了,不行,改!洗脸位置太少了,不行,改!女厕所蹲位太挤了,不行,改!上厕所踏步太高了,不行,改……一共改多少部位,改了多少次,谁也不记得了,一直到开舱前一晚十一点多,所有人都在现场,正当大家准备离开时,一位有上海方舱医院管理经验的专家突然发现,场馆的四个角有四个钢梯可以上到二楼,存在极大安全风险,大家又立马会商,拿出了全面封闭的方案,施工方很快拿来木板与钢丝及工具,一个小时不到就全部整改到位了,大家这才离开方舱休息,因为大家有一个共识,如果方舱内因为安全出现了舆情,将是对国家防疫政策加负分。也正是这个共识,让大家不敢疏忽半点。


三是感控人员对规范的敬畏,让我没有想到。

避免非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物理隔离是重中之重,而按国家规范实施,是重要保证。我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多年,让我深谙其理,但此次方舱医院的分区之严格,流程之复杂,监督之完善,特别是感控人员对规范之敬畏的确是我在医院没有体会到的。

方舱医院设计之初,省级感控专家已就三区二通道的设计做了谨慎考量,从流程来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广东省医疗队到达后认为分区不够严格,二通道有部分区域有交叉,不符合规定,坚决要改。刚改到位,国家卫健委感控专家到了现场,认为脱防护服的相互监督不到位,又要改。此时木兰台风已到,狂风劲吹,大雨倾盆,施工方做任何一件室外的工作都及其困难,但他们二话没说,改!看着在狂风暴雨中的黄马甲,特别是摇曳在其中的感控专家,让我顿时明白,没有他们的敬畏与坚守,疫情传播的狂风暴雨也许会更猛烈,社会主义制度在抗疫中的优势就不可能体现。

八月九日下午五点,方舱一开舱,我立马赶回医院了。回想从下车伊始到上车离开儋州,正好五十个小时。

搁笔之前,接到方舱打来电话,方舱压力很大,但运行正常,舱内秩序井然,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