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12380210/2022-05097 | 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海关、旅游\国内贸易(含供销) 通知 |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文号: | 海政办发〔2022〕123号 | ||
成文日期: | 2022-07-20 | 发布日期: | 2022-07-21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市政府办公室亚洲通印发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市政府办公室亚洲通印发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十七届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亚洲通办公室
2022年7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亚洲通开展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1〕38号)、江苏省财政厅、商务厅、乡村振兴局《亚洲通做好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有关工作的通知》(苏商电商〔2021〕335号)等有关精神,为加快推进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促进全市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结合亚洲通农村电商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强化服务、聚焦上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为抓手,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打牢农产品“上行”基础,建设具有服务农产品上行功能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打造有农村电子商务基本功能、有品牌管理与服务体系、有绿色安全可追溯机制、有政企联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海安市农村电商模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坚持统筹规划,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统筹城乡的重要产业支撑,与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重点商贸等有机结合,分层次、分步骤实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有序发展。
(二)政府引导,市场为主
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强化示范引导,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的政策环境;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政府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服务和治理水平,营造公平营商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广泛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三)强化服务,聚焦上行
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副产品、农特产品、乡村旅游及服务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化、标准化,提高农村产品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海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全市丰富的农特产品、特色产业和旅游文化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精细化开发,差异化、错位化发展,促进产业化集群,探索适合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具有海安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三、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实现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具体目标
1.培育1个区域公共品牌。培育1个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依托龙头企业,打造3个县域子品牌,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农产品品牌矩阵。积极推动“两品一标”特色产品网上营销,着力构建县域电子商务产业链,鼓励特色农产品申请“地标保护”、“绿色”、“有机”等。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10%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10%以上。建立健全海安市农特产品上行体系,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网络销售,带动一般农户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网络销售水平。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在线旅游网络零售额逐年稳步增长,实现同比增长10%以上。
2.完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升级改造1个市级电商物流仓储分拨(冷链仓储)中心;9个镇级电商服务站,物流快递覆盖率达到100%;14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物流快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市级电商物流仓储中心到村级网点的配送实现“次日达”,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和农村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快递到镇,配送到村组。
3.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有实力的电商、邮政、快递和连锁流通企业向农村下沉供应链,为农村中小企业和零售网点等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库存管理等服务,弥补农村市场缺位和基础短板,打造适应海安消费需求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4.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培训县域各类人员人数达到3000人次以上,培训转化率(创业就业务工人数/参训人数)达到10%以上。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企业、农村服务网点等各行业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能力,使电子商务成为吸纳大学生、农村妇女、农村复转军人、再就业人员等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实施内容
为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结合海安实际,重点实施以下建设项目:
(一)海安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依托海安市商贸物流园(或其他适合场所),改造设立海安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服务配套、品牌孵化、品控标准制定、代运营、电商直播、运营数据化、人才培养、创业就业扶持、设计包装、营销策划、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
1.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宣传及便民服务区(大厅接待中心)。宣传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的相关政策、发展现状、典型案例等,同时提供电商咨询、缴话费、充流量、互动活动等便民服务。
2.建设运营中心(包含办公区、会议室)。运营中心负责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实施运营,搜集海安市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帮助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中产品、完成拍摄、文字编辑,形成海安市产品资源库,完成农产品转化为SKU;选择性对产品进行品牌、商标注册,打造海安产品品牌;产品资源库,一方面可为电商创业者提供产品支撑,另一方面由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全网营销体系进行海安产品整合式网络销售。
3.建设培训中心。按照单次培训40-50人规模建设培训教室,以“教”“学”互动为原则,配备投影、音响、WIFI等基础设施,提供电子商务培训等服务。
4.建设共享空间。提供专业化产品拍摄、场景布置、图片处理、美工设计、影视策划、网红直播等功能支持。
5.建设创客中心。为入驻中心的创客提供学习、交流、互动的场地,感受互联网文化,举办小型研讨会及学习沙龙,提升服务中心的创业气氛,共同成长。开放公共工位,同时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优惠的创业场地,并由专业人士提供帮扶指导。后期视发展情况适当增加面积或复用0T0展销中心和运营中心场地。
6.建设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收集海安市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对当地的农特产品进行筛选、组织、包装、策划、推广,全方位打造一系列具有“海安市”品牌印记的农特产品。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思维,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网络营销,打造海安市农特产品的互联网品牌。通过海安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实现对海安特色农产品的展览展销。消费者可以通过一品一码,即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线上购买、线下配送,带动海安市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体系建设项目
1.镇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建设9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区镇街道站点面积必须在30-40平方米左右,建设统一门牌标识、统一背景形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硬件配置、统一服务功能、统一物流配送的“六统一”模式。深度培育站长运营人员1名,宣传标语和流程图张贴上墙,配置电脑、办公桌椅、货架等设备,安装配套软件。通过开展触网活动,宣传电商带来的优惠和便利,引导农村群众线下体验、线上下单。
制定选址标准,对县域走访摸底,甄选合适建设站点的位置进行建设或提升,提供线下体验、电商服务和平台推介等功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实时发布企业招聘、就业创业及优惠政策等信息,提供电商咨询、缴费、充值、订票、代收发快递、引导宣传等便民服务;制定站点合作机制,与站点达成相关合作协议,制定站点运营方案;装修方案确定,根据装修进度购置设备设施;接入电子商务平台代买代卖系统;对站点人员提供深度培训后正式对外运营;后期对站点维护、人员辅导、信息分享、技术支持、提炼宣传。
2.村级电商服务点整合改造。建设14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点覆盖率70%以上,快递服务建制村通达率90%以上。村级电商服务点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并配备电脑、室内外牌匾、WIFI、展示柜、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制定并悬挂工作制度、服务内容等,站点由专人负责。
通过整合益农信息社、快递驿站、邮政系统、便利店等现有资源,使每一个服务站点都具备代买代卖、代收代缴、农产品代发、政策宣传等服务功能。一是向村民宣传服务站的各项功能、电子商务行业相关资讯,提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培育农民网上购物、农产品网络销售等习惯;二是帮助村民网上购物,收集当地特色农产品;三是为村民提供水、电、宽带、话费等生活网上缴费,代收代发快递、车票代购、酒店预定、本地资讯等服务;四是宣传组织当地青年参加创业培训、交流、营造氛围,培育人才。
加强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移动支付、就业引导等资源对接,将此类服务嫁接到站点,促使站点具备代买代卖、物流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增强服务站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项目
依托海安市现有专业物流园,整合现有物流服务企业,建设市级电商物流仓储中心1个并配套冷链服务,实现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镇级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中转站100%覆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网点配送覆盖率达到90%,实现从市级电商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到镇级电子商务物流中转站当天内完成配送,从市级物流中心到村级网点的配送次日完成配送。
1.市级电商物流仓储中心建设。结合海安市公共服务中心或县域现有场地,建设海安市物流仓储分拨中心,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功能,建设其具备农产品品控、订单分拣、打包配送、仓储(含冷链)、运输(含冷链)、售后等相关功能。整合邮政公司及“三通一达”等不少于3家快递、物流或仓储企业入驻并开展共同配送,并预留一部分场地作为后期其它物流公司入驻场所。配备农村快递物流箱式运输车、冷链车、三轮摩托车若干辆(根据需求可整合社会车辆)。
对电商物流仓储中心进行房屋改造,保障电路、排水、防潮、供暖等设施完好无损;仓储中心须有冷库和恒温库,确保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物流等业务正常开展;应具备商品保管、商品周转、物流配送、快递分拣等功能,能够实现集中收货、集中存货、统一发货;入驻仓储物流中心的各快递物流公司所有数据录入农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入驻的各快递物流公司集中仓储、集中分拣。
2.镇、村物流网点建设。镇级物流配送站点仓储面积要在30-40平米以上,村级物流网点在20平方米以上,有专用的物流收发区,配置各类包裹货架,专人管理,服务热情大方。以市级物流配送中心为龙头,以镇、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为支撑,完善农村物流末端网络建设,将网购商品及时配送到镇、村,将农产品及时运回分拨中心,发往全国各地。
(1)配置物流(快递)专用设备配件、单据打印机等硬件设备;配置服务器、搭建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货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RP)、镇、村配送站点购销存信息实时互联互通;实现物流车辆的实时定位、实时行程、准确统计。
(2)实现与采购商、运输商的信息共享;仓储运营、日常管理、系统维护、订单录入及安全管理。
(3)为全市所建设的电商服务站点开通专用物流配送线路,满足电商服务站物流网点100%全覆盖;每天固定时间从分拨中心发车,按时到达村级服务点并定时往返,物流运输车辆定点停靠;从市级物流配送中心到村级网点的物流配送完成“次日达”;最大限度提升社会物流的利用效率,达到有效降低快递物流成本,上行物流快递价格不高于同区域主流电商平台价格;
(四)农村商贸流通转型升级项目
1.转换经营方式,拓宽自营渠道。帮助传统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扶持商贸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点进行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转变流通方式,利用当下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双向流通服务。通过对接淘宝网、京东商城、拼多多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电商销售平台,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搭建快速流通通道,提升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的知名度,服务带动当地连锁商超、零售网点产品在平台的销售。
3.完善生鲜企业服务功能,畅通新型流通通道。通过扶持一批生鲜配送企业建立自营线上商城,开通面向个人、家庭消费者的功能,企业通过线上推出防疫期间产品,用户可以在线下单,选择自提点自提或配送到家。企业也可借助第三方平台,采取社区团购、拼团的方式销售,畅通新型流通通道。
4.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品控管理,定制符合海安实际情况的标准化体系并有效应用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依托海安“一根丝、一条鱼、一只蛋、一滴油、一粒米”的产业优势,建设以海安脆梨、海安大米、海安麻虾酱、王花、桑蚕茧、老坝港紫菜、糯米酒、绿浪马铃薯、冰雪酒、丝绸、糯米陈酒等农特产品为重点,扶持鼓励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做好“二品一标”认证。对具有相对优势的农副产品、乡村旅游、餐饮、风情民俗等特色进行全面摸底,完成本地农产品电商调研报告、本地主要农产品标准化、本地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本地农产品网货包装开发建设,协助当地企业、合作社、农户开设线上网店。
(五)农产品及文化旅游品牌营销体系建设项目
1.打造海安市公共品牌。梳理海安优质农产品资源,发现、抽取区域之独特品牌基因及文脉资源,重构品牌价值体系、符号体系,擦亮品牌新形象;通过构建多元化渠道体系,规划新产品体系及创新传播体系,为海安打造一张通往全国的“金名片—寻味海安”。农产品公用品牌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配送、统一营销、统一售后服务“七个统一”,有序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2.农产品商品化、商品网货化。重点对海安大米、麻虾酱、王花、桑蚕茧、老坝港紫菜、糯米酒、绿浪马铃薯、冰雪酒、丝绸、糯米陈酒等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一是全网统一标识、授权、定价,打造品牌族群。注册的商标要在整体包装、文案、设计中突出海安特色和文化底蕴,突出绿色、有机等特点,以安全、健康、生态等关键词设定海安特色产品品牌。二是开展市场调研,了解线上普遍的规格、价格、品种特性、等级,根据自身产品做好规格、价格、等级规划。三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建立专业团队进行整体品牌策划,主要包含基础系统设计、应用系统设计、品牌文化设计、具体产品设计、渠道品牌建设策划等,完成3-4个农村产品品牌培育。
3.品牌整合营销。在品牌族群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深化运营品牌传播体系。利用互联网及社交新媒体宣传,可采取软文推广、微信微博、直播、短视频等宣传方式;利用传统宣传媒介宣传,充分利用高速路口广告大牌、城区中心LED显示屏、电视、车身广告、形象广告、镇村壁画等进行宣传;通过参加专业展会等交流活动进行宣传。引导和鼓励本地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企业、电商企业等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天猫旗舰店、京东店、淘宝店,并指导企业运营好店铺,拓宽农村产品网上销售渠道。
4.组建社会化营销大社群。整合海安市创业者、就业者和在外市的大学生等人脉资源,组建社会化营销大社群,利用大社群的圈层与口碑宣传,无限拓展销售渠道,助力爆款和品牌影响力打造。
5.组织举办品牌推广活动。一方面,支持运营团队组织举办“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好网货大赛”等活动,持续提升海安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农产品上行。另一方面,结合海安市农产品的旺季销售需求,以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打造1-2次线上大型主题营销活动。通过线上宣传渠道的预热和第三方平台流量的高爆发,实现销量集中爆破。
6.建立展示展销中心。配合市级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具备网超条件的展示展销中心,通过农旅结合,开展营销服务,实现农产品上行的重点突破和示范带动。结合各电商企业运营模式,充分开发企业引流团队在线下体验店零距离体验消费本地农产品渠道,实现线下至线上的引领和持续性消费引流。
(六)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项目
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专业平台实操老师,组建讲师团5人以上团队常驻海安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工作,由市商务局监督管理,建立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基地和多层次的农村电商培训及人才培训机制,制定符合海安市电子商务产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教学大纲。通过培训,实现各镇村居民对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了解。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电商技能学习,实时共享最新电商技能,并提供答疑解惑服务。提高电商从业技能,帮助和带动亚洲通有电商创业意愿的青年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打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带动群众致富。
1.普及性培训。依托海安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联合国家认可或知名电商学院等专业机构的专家,针对海安市具备条件的留守村民、创业青年、合作社、农业企业、基层干部,以国家政策、电商发展趋势、电商基础知识等课程为主开展系列普及型电商培训。
2.深度课程培训。在普及型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考核筛选、政府推荐等方式,优选30-50名人才进行深度培养,通过系列课程、深度游学、实战演练、创业辅导等,学习产品包装、摄影美工、直播带货、网站运营、数据分析、知识产权、合规经营,增强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业意识,使其具备较强的电商创业能力,带动本地产业发展;举办县域电商创新创业大赛,评选本地优质网商并进行大力传播。
3.电商直播人才培训。依托海安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活动,推动本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开通视频直播营销;大力推动本地主播开展田间地头直播活动。将数字鸿沟缩小,把农业信息资源和农村电商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建立培训后服务机制,加强与电商企业联动,引导完成培训的学员到电商相关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本地农户通过培训参与电商直播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加入农村电子商务大军。
4.培训平台。专业培训项目包括淘宝运营培训、京东运营培训、拼多多平台运营培训、网络营销培训、电商美工培训、微信营销培训,跨境电商培训、并且结合网红(自媒体)直播等平台培训。专业服务包括网站建设、网站制作、SEO优化推广、网站策划、整合网络营销等服务工作。课程学到的不止是技术,更是整个电商运营思维的开发,全程实战+案例:以业界最新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确保学员所学到的知识能快速应用到创业及就业中。
四、时间进度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5月)
对全市经济发展状况、特色产业、电商基础和物流现状进行全面摸底;成立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
(二)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3年12月)
1.推进项目实施。按照实施方案,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项目承办主体,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按计划督促项目承办企业推进项目实施,确保示范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加强督导检查。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定期对示范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做好对示范项目建设的全程动态跟踪和监管,督促项目实施进度,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总结;建立项目台账制度,抓好责任落实。
3.组织项目验收。项目承办主体在项目实施完成后提交验收申请,收到各项目承办主体验收申请后,严格按有关程序和实施方案,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计划实施的项目进行评估验收,组织相关验收审核,确保项目执行效果和示范目标的实现。
(三)绩效评估阶段(2023年3月—4月)
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市商务局牵头,协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项目按建设进度开展全面检查,查缺补漏,根据绩效评估指标,开展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估,做好迎接省、市商务、财政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绩效评估准备。
(四)全面总结阶段(2023年5月—2024年)
根据绩效评估成绩,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按时完成整改提升。在整改提升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总结,持续开展查漏补缺,继续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保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海安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商务局局长和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由市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单位、区镇街道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努力形成市协调、乡镇负责、行政村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分工,精心实施
商务、财政是项目推进工作的责任主体,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落地、项目落实、取得实效负责。各区镇街道、相关部门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的主体,要认真抓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根据综合示范实施方案、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实际,项目承办主体要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细化工作目标与任务,规范资金使用方向,倒排时间进度,确保方案落地、项目落实。要及时上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报送项目进展情况。
(三)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在海安市政府门户网站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专栏,商务部门和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在该专栏里及时公开综合示范工作方案、项目评审决策过程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名称、扶持资金额度、完成时限、绩效目标、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确定财政扶持该项目的决策文件、项目承办单位责任人等,定期公布项目建设进度,接受群众监督。
(四)做好总结和宣传推广
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在全市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使有关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做法、经验在全市达成共识。梳理典型案例,对开展电商创业的典型区镇、典型企业、典型个人和典型农村商业模式等进行表彰奖励与总结推广。
六、资金分配
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计划分配情况如下表(资金使用将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序号 |
项目大类 |
项目建设内容 |
项目实施期限 |
项目投入资金 (万元) |
1 |
海安市电子商务公共 服务中心 |
依托现有场所升级改造海安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宣传及便民服务区(大厅接待中心)、运营中心(包含办公区、会议室)、培训中心、共享空间、创客中心、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功能区,配置相应设备,并提供服务配套、品牌孵化、品控标准制定、代运营、电商直播、运营数据化、人才培养、创业就业扶持、设计包装、营销策划、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 |
2022年6月—2023年12月 |
200 |
2 |
农村电子 商务站点 体系 |
1.建设9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镇级站点面积必须在30-40平方米左右或以上,建设统一门牌标识、背景形象、管理制度、硬件配置、服务功能、物流配送的“六统一”模式。深度培育站长运营人员1名,宣传标语和流程图张贴上墙,配置电脑、办公桌椅、货架等设备,安装配套软件。通过开展触网活动,宣传电商带来的优惠和便利,引导农村群众线下体验、线上下单。 |
2022年6月—2023年12月 |
280 |
三级物流 配送体系 |
整合现有物流服务企业,建设市级电商物流仓储中心1个并配套冷链服务,整合县域内邮政、“三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县域商贸流通企业入驻,实现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镇级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中转站100%覆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网点配送覆盖率达到90%,实现从市级电商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到镇级电子商务物流中转站当天内完成配送,从市级物流中心到村级网点的配送次日完成配送。 |
|||
3 |
现代商贸 流通体系 |
服务海安市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点进行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利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服役本地企业对接淘宝网、京东商城、拼多多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开设“海安特色产品馆”或“企业店铺”,为农产品上行搭建渠道。扶持一批生鲜配送企业、大型商超专业市场、农资企业建立自营线上商城或小程序,下沉农村市场,推出线上生活用品、家电家俱、农资用品、家庭日常用品,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或配送到家。依托“寻味海安”及其它生活服务平台,实施社区团购、拼团购的方式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产品本地消费循环。 |
2022年6月—2023年12月 |
100 |
4 |
农产品上行营销体系 |
1.打造1个海安市区域公共品牌。梳理海安优质农产品资源,发现、抽取区域之独特品牌基因及文脉资源,重构品牌价值体系、符号体系,擦亮品牌新形象;通过构建多元化渠道体系,规划新产品体系及创新传播体系,为海安打造一张通往全国的“金名片——寻味海安”。 |
2022年6月—2023年12月 |
220 |
5 |
农产品 供应链体系 |
健全完善品控管理,定制符合海安实际情况的标准化体系并有效应用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依托海安“一根丝、一条鱼、一只蛋、一滴油、一粒米”的产业优势,建设以海安脆梨、海安大米、海安麻虾酱、王花、桑蚕茧、老坝港紫菜、糯米酒、绿浪马铃薯、冰雪酒、丝绸、糯米陈酒等农特产品为重点,扶持鼓励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做好“两品一标”认证。依托海安农业、乡村、红色旅游资源营造“非来不可的理由、来了不走的配套、走了还带的特产、带了还来的宣传”互联网旅游新发展模式,推动海安特色农产品、老字号品牌、非遗文创产品与区域公共品牌的有机结合,统一实施品牌策划、工艺提升、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方式,提升海安公共品牌价值,促进海安农特产品的销售。完成本地农产品电商调研报告,梳理特色产业的企业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标准化数字化建设赋能、品牌营销服务赋能、产品质量溯源建设赋能等工作,为各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成立海安特色产业原产地采购服务中心,对接国内外各大线上线下平台采购需求,通过区域公共品牌授权方式,采取集采集供模式,统一结算、数据纳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
2022年6月—2023年12月 |
120 |
6 |
电子商务 人才培训 体系 |
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专业平台实操老师,组建讲师团队建立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基地和多层次的农村电商培训及人才培训机制,制定符合海安市电子商务产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教学大纲。通过多层次的培训开展,实现培训、电商服务、技术咨询、就业转化、创业孵化一体化功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电商技能学习,实时共享最新电商技能,并提供答疑解惑服务。提高电商从业技能,帮助和带动亚洲通有电商创业意愿的青年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结合市内电商企业的需求,举办高层次的电商培训专题活动,为企业培训电商、营销等专业人才,搭建青年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的营商平台。 |
2022年6月—2023年12月 |
80 |
合计 |
1000万 |
附件: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附件
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加强对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经研究,决定成立海安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郝三旺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陆秋艳 市商务局局长
蒋爱明 市政府办副主任
成 员:李玮 市商务局副局长
王丽君 市发改委副主任
钟晓卫 市人社局副局长
章再兵 市交运局副局长
于木军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吴秋月 市文广旅局副局长
韦红梅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许幼虔 市供销总社副主任
徐海峰 市交运局党组成员、邮管局副局长
孙宝军 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
刘来稳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周美琴 滨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角斜镇副镇长
嵇桂荣 李堡镇副镇长
曹 阳 大公镇副镇长
杨 啸 曲塘镇副镇长
顾海亮 墩头镇副镇长
周葛莉 白甸镇统战委员
徐其军 南莫镇副镇长
季 然 雅周镇宣传委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陆秋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遇人事变动,由继续履行相应职责的同志担任,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不再另行发文。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市政府办: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组织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相关信息。
市商务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的政策建议,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负责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查考核,尤其是统筹协调跨部门的沟通衔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项。
市发改委:推进实施苏陕扶贫协作项目,有效开展与略阳县结对帮扶各项工作,强化两地特色农产品流通对接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专项资金拨付和监管,确保项目资金有效使用。
市人社局:负责对电商企业提供人才引进、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和政策支持。组织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市交运局:负责提供全市交通物流相关信息,构建全市物流配送体系,制定市、镇、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引导鼓励省市级规模化农业企业积极参与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参与推进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和农村电商培训工作。
市文广旅局:推进旅游景点及配套服务业借助电子商务转型发展,加强各旅游景点与电商企业合作,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营销和推广。
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诚信教育和监管,保护消费者网络消费的合法权益。负责对电商销售产品品质检测分析和质量监管,为本地市优质地方产品提供质量检测、监测科学依据;加大对建始地标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力度,保障地标产品网上销售认证支持。
市供销总社:负责建立完善供销体系,大力开展网络营销,推进农村基层供销网点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市邮政管理局:配合制定市、镇、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规划,完善乡村邮政物流配送网络,健全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服务亚洲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各区镇街道:负责镇级、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选址和业务用房提供,组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组织镇级、行政村、贫困行政村级人员参与创业培训;组织辖区内电子商务服务站人才招募、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监督,协调电商发展工作中的相关事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全力推进亚洲通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工作推动落实情况,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