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教研室

首页 >> 素质教育 >> 劳动教育教研室 >> 正文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23-12-15     点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

英文名称:Labor education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各专业

开课学期:本科生第1-6学期、专科生1-4学期、专升本学生专升本学期第1-2学期,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同步开设;本科生第7-10学期、专科生第5-6学期、专升本学生专升本学期第3-4学期,仅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课程模块: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目标

高校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须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亚洲通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 学时。” 劳动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本课程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亚洲通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贯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兼顾大学生日常生活劳动、侧重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需要,旨在提升大学生综合劳动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课程共设计了三篇:第一部分劳动基础理论,包括劳动教育概述、劳动职业素养、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第二部分劳动知识技能,包括劳动社会保障、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劳动法与劳动风险防范;第三部分劳动教育实践,包括劳动教育的实践和实验设计。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授课目标

1.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观念根植于学生内心,使学生摒弃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错误观念。塑造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情感,培养大学生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愿意用劳动去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建设国家。(对应毕业要求1.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2.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塑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系统掌握劳动法律、劳动关系、劳动社会保障、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等劳动科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对应毕业要求1.2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掌握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和相关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能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秉承“德智体美劳”五育理念,促进以劳树德、以劳强智、以劳强体、以劳逸美,培养学生把劳动作为生活本身的态度与习惯。(对应毕业要求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4.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观念,促进学生自觉实现“德智体美劳”的融通,树立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劳动习惯,能够根据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自觉提升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技能。(对应毕业要求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三、教学学时分配

本科生: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育”为12学时,“劳动实践”为20学时,每学期“理论教育”2学时,“劳动实践”1-2学期为4学时,第3-6学期为3学时

专科生: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育”8学时,每学期2学时,“劳动实践”为24学时,每学期6学时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绪论、第一章

劳动与劳动教育

2

本科:4

专科:6

本科:6

专科:8

第二章

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素养

2

本科:4

专科:6

本科:6

专科:8

第三章

劳动关系与劳动力市场

2

本科:3

专科:6

本科:5

专科:8

第四章

劳动安全

2

本科:3

专科:6

本科:5

专科:8

第五章

劳动社会保障

2

3

5

第六章

劳动法与劳动风险防范

2

3

5

合计

12

24

32


四、教学内容

序言

第一章 劳动与劳动教育

1.1 大学劳动教育第一课

1.2 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1.3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新思想与新论断

第二章 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素养

2.1 劳动价值观

2.2 劳动价值观变迁

2.3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

2.4 工匠精神的内涵

2.5 大学生劳动能力的构成

2.6 大学生劳动能力的培育

第三章 劳动关系与劳动力市场

3.1 劳动力市场

3.2 就业与失业

3.3 劳动关系概念与流派

3.4 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3.5 劳动关系主体

3.6 劳动关系管理目标和内容

第四章 劳动安全

4.1 我国劳动安全发展概况

4.2 劳动中的危险与事故

4.3 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4.4 防止触电事故

4.5 机械事故防范

4.6 中毒窒息事故防范

章 劳动社会保障

5.1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沿革

5.2 我国劳动社会保障制度

5.3 老残风险与养老金改革

5.4 职业风险与职业保障制度

第六章 劳动法与劳动风险防范

6.1 劳动法发展改革

6.2 劳动法律关系

6.3 劳动风险防范

6.4 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6.5 劳动条件与劳动保护

6.6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

6.7 劳动争议诉讼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议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基本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同时辅之以课外实践锻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阅读课后延伸阅读参考书及完成相应的思考题。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理论教育”部分由《劳动教育》教研室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负责组织考核,考核方式可为撰写小论文或试卷答题,若采取试卷答题形式考核,须先建设题库,试题从试题库中抽取。

“劳动实践”部分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组织考核,根据劳动实践安排以参加劳动实践的方式考核。劳动实践时长的认定与管理详见学生工作处制订的《海南医学院大学生服务性劳动实践时长认定与管理实施方案》,考核指标、评分标准等另行通知。

《劳动教育》的所有考核结果按照教务处的相关要求适时录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

《劳动教育》课程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教育考核、劳动实践一、劳动实践二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达到60分则认定为成绩合格。学生成绩=理论教育考核*35%+理论教育课堂考勤*15%劳动实践*5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大学生劳动教育》,陈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8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 刘向兵,《劳动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曾天山,顾建军等,《劳动教育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

3. 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4. 刘向兵等,《新时代劳动教育论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5.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

6. 约翰·杜威,《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7.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

8.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

9. 路遥,《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

10. 黄征宇,《终身学习: 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

11. 俞敏洪,《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

12. 托马斯,L.,萨蒂(ThomasL.Saaty)著,石勇,李兴森译.《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13. 野中郁次郎,绀野登著,马奈译.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14. 野中郁次郎,胜见明著,林忠鹏,鲍永辉,韩金玉译. 《创新的本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15. 苏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7.李珂,《劳模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0

18.郑银凤,《“95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19.史蒂芬·卢奇(Stephen Lucci),丹尼·科佩克(Danny Kopec) 著.《人工智能(第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0.保罗·多尔蒂,詹姆斯·威尔逊著,赵亚男译. 《机器与人——埃哲森论新人工智能》.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21.李开复,王咏刚著. 《人工智能》. 北京: 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友情链接 / Lkink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    邮政编码:571199     招生热线:0898-66895588

海南医学院 琼ICP备05000589号-1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